上海禮品公司向您介紹中西方禮品定制文化的差異
【上海禮品公司訊】禮尚往來是東西方禮品定制文化的共同特點,那么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有哪些?首先是禮品觀念上的差異。中國人往往注重禮品的實質意義,即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喜歡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我們注重物質的實用性。給新婚夫婦送禮,常常是被面、床單、桌布等,為新生兒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裝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實惠。不過,現代人更加開明,這些被面、床單或小衣服多得實在難以處置。于是,現在干脆改送錢,愛買什么買什么,真是越來越實用。
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禮品,中國人也十分注意其實用價值。比如說中國人送字畫、郵集,往往不在乎對方是否欣賞,而在于字畫、郵品的收藏價值。
即使是外事禮品,許多單位往往是按照中國人注重實用的標準來定做的,如手表、皮帶、坤包、錢包、襯衣、T恤等。因為這些單位在定做外事禮品時,要考慮到送禮對象不僅是外國人,更重要的是還有中國人。
東南亞一帶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送禮時也有注重禮品實用價值的傾向,尤其是給中國人送禮。那些主管泰國事務的人,T恤基本不用買,幾乎都是泰國人送的。
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禮品的紀念價值。確切地講,中國人送的是禮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紀念品。應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我常在國內買一些民樂或民歌CD送西方人,價格不貴,一般一盤CD在20元人民幣左右,但很受歡迎。
其次,中西方文化在送禮的目的上也顯露出不小的差異。中國人送禮,往往目的性很強。中國人的禮,常常是在請求別人幫助前送出去的。過去,到某人家里提著幾瓶酒,一定是有事相求。找別人幫忙時,禮物有時會提前送,為的是事情辦得更順利一些。在國外旅行,每每在機場遇到行李超重,我們往往會事先給柜臺的辦事人員送上一件小禮物,希望對方能夠手下留情。這些方法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個別西方國家很管用,目的無非是在得到幫助或受惠后表示感謝,或是增加請求幫助的份量。
而西方人注重的是送禮這一行為,以及禮物的象征意義。他們的禮物一般都不貴,而且一般是在得到幫助之后送,以表達誠懇的謝意。
此外,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在中國,人們接受禮物時往往并不喜形于色,且不當面打開禮品,認為這樣做非常不禮貌,而且會給人留下“貪財”、“貪婪”的印象,或讓人感到對所接受的禮物過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離開后,或回到家后悄悄打開禮品。
而在西方,人們在接受禮物時,想到的首先是感謝。因此,為了表示謝意,他們往往會當面小心地打開禮物,大呼小叫地稱贊一番,激動時還擁抱你一下,與你同時分享快樂。有時在結婚慶典上,主人還將客人送來的禮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慶的效果。
盡管中國和西方在送禮上有如此大的文化差異,但并不是說西方文化就一定優越于中國文化,也不能說中國文化表現出虛偽的一面,西方文化表現出坦誠的一面。
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常常推辭一番,并且說“哎呀,還帶禮物干什么”,在對方再次堅持后才收下,表明即使接受也是出于無奈,并伴以“怎么能讓你破費”或“下次可不能這么客氣”或“下不為例”的客套話,然后將禮品放在一旁,顯出對禮品漠不關心的態度,生怕對方認為自己是沖著別人的禮品來的。然而,就客人走后便悄悄打開禮品這一行為來說,足以證明中國人對受禮也是在乎的,只是不當面表現出來罷了。
而西方人的表現形式卻相反,他們總是對自己準備的禮品采取贊賞的態度。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從哪兒買的,經過了多少周折,或者制作工藝多么復雜,多么不容易,總之是希望你能喜歡。在接受禮品時,盡量表現得對你的禮品很感興趣,對你的送禮行為表示感激。
我們常常把別人送來的禮物再拿來送人。過去經濟不太發達,自己舍不得花錢買禮物送人。如果別人送來禮物,就干脆把它再送給第三者。第三者又如法炮制,送給第四者。送來送去,自己送出去的禮物經過“長途跋涉”,最后又送回到了自己手中。有時,送來送去的禮物到達最后一個人的手上時,也許已經過了保質期(如食品)。
禮品和紀念品,這是中西送禮文化表現出來的差異。我們并不是想說某一種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觀念和行為就一定好于另一種文化,而是要說,任何一種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我們唯一需要提倡的是探究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對不同的文化給予必要的理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意都是積極的,人的內心都是善意的,關鍵在于你是否理解在不同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各種不同的人類群體對善意所采取的不同表現形式。這才是面對文化沖突的正確態度所在。
與此同時,剖析自己的文化,并不是數典忘祖,崇洋媚外。歷史就是在不同的文化進行相互交流和學習中前進的。
更多禮品定制公司信息請關注:九千禮品網 www.gqz114.com